我校承办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暨专业建设研讨会
9月20日至21日,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暨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我校朝阳校区(东)举行,来自全国各赛区晋级决赛的273名教师在这里展开激烈角逐。
本届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长春理工大学承办,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竞赛自2017年起至今已举办九届,全面展示了新一代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创新成果,成为推动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动力。
赛事分为预赛、决赛两个阶段,预赛覆盖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四大赛区,吸引了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7所高校696名教师参赛。经过各赛区层层遴选与激烈比拼,最终273名教师脱颖而出,晋级决赛阶段。决赛环节特邀7位国家级教学名师、44位省级教学名师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组成评审专家组,从现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手段应用、微课与教学内容融合度、教学艺术展现、特色与教学效果、教案与大纲规范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审打分。
本次参赛课程涵盖通信原理、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光纤通信、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光电子学、人工智能等电子信息类核心专业课程。经过为期两天的激烈比拼,陆军工程大学杨旸捧得“华晟经世杯”,陆军装甲兵学院胡海荣等57人获得一等奖、海军航空大学安舒等85人获得二等奖、南京工业大学白鲁冰等131人获得三等奖,长春理工大学等21所高校获得“优秀组织奖”。我校物理学院崔赢、曲冠男两位参赛教师均获一等奖。
激烈比赛的同时,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朝阳校区(东)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我校副校长董立泉主持会议。河北工业大学吕志伟教授、南京邮电大学陈鹤鸣教授分别作题为《工程教育认证新标准对“底线的要求”》《工程教育认证新标准对“主线”的要求——兼谈2025版申请书核心要素》的专题报告。报告聚焦工程教育改革前沿,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会代表围绕专业建设提质、工程教育认证实践等关键问题与专家展开深入交流。
大赛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陈鹤鸣主持颁奖典礼,吉林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刘学军,我校党委书记张宝宗,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学隆克平等先后致辞。
颁奖典礼现场举行赛旗交接仪式,下一届竞赛将由青岛大学与山东交通学院联合承办。
(供稿:教务处 撰稿:陈相竹 摄影:刘奇儒 刘奇 王贤毅 初审:侯玉秀
复审:王一存 终审:于英焕)